厌氧培养箱YQX-II使用说明书
一、厌氧培养箱YQX-II使用说明书——概述:
厌氧培养箱是一种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细菌培养及操作的专用装置。它能提供严格的厌氧状态、恒定的温度培养条件,并具有一个系统化、科学化的工作区域。在本装置内操作培养物,可以培养需要在厌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各种厌氧生物,又能避免厌氧生物在大气中操作时接触氧而死亡的危险性。因此本装置是厌氧生物检测所,厌氧生物研究单位的理想专用仪器。本装置也是一物多用的良好仪器,如改变操作方式,可采用内置.含氧检测仪(用于自配),通过检测及需要并配于操作面板的流量调节装置。输入微需氧菌的规定含氧量,可满足微需氧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。
二、厌氧培养箱YQX-II使用说明书——产品特点
YQX—Ⅱ型厌氧培养箱是由培养操作室、真空取样室、气路、电路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。整机造型新颖,结构紧凑,具有厌氧环境好,密封性能好,温控精度高,稳定性好,使用方便,省气、经济、工作安全可靠等优点。其特点如下:
1、
使用科学先进手段达到厌氧环境的高精度,其恒定性好,使用可靠。
2、
培养箱温控采用高精度数字显示调节仪,能准确直观地反映箱内温度,能自动进行温度控制,是一套有效的限温保护装置,确保培养物在安全温度环境条件下生长。
3、
箱内装有紫外线**灯,可有效地避免杂菌污染。
4、
气路装置,可任意准确调节流量,能任意输入各种所需气体。
5、
气路开关采用锁定开关,控制电磁阀,操作灵活。
6、
操作室前窗采用厚透明特种玻璃制作,能清晰直接观察室内操作情况,操作使用塑胶手套,可靠,舒适,灵活,使用方便。
7、
室内装有除氧催化器,能彻底**培养操作室内残留氧气。
8、
培养箱具有超温报警功能,当箱内温度高于报警设定值时,能自动切断加热回路,并发出光报警信号。
三、厌氧培养箱YQX-II使用说明书——功能说明
1、 流量计:通过调节来控制混合气体流量或其它气体的流量。
2、 负压指示:检查厌氧箱过道室的真空压力或负压保持的情况。
3、 控制仪表:通过人工的设定来控制箱内培养室的温度和超温报警温度。
4、 熔断器:故障发生时起到熔断、断电作用。
5、 电源开关:电源总开关。
6、 控温仪电源:箱内温度控制处理仪表电源开关。
7、 照明灯:箱内照明灯开关。
8、 **灯:箱内**灯开关。
9、 箱内插座电源:箱内电源插座接通开关,用于箱内熔蜡消毒器、干燥除氧器等作内置电源用。
10、真空泵:用于过道室抽真空配套泵的电源开关。
11、 箱内氮气进:氮气控制阀(用于箱体内氮气量进气控制)
12、 过道氮气进:氮气控制阀(用于过道室充氮气量进气控制)
13、 箱内混合气进:混合气控制阀(用于箱内混合气量进气控制)
14、 过道混合气进:混合气控制阀(用于过道室充混合气置换装置)
15、 箱内混合气微调:混合气限流阀(用于控制混合气微流量进入箱内)
16、 脚踏开关:箱内气体置换时用作开闭排气之用。
17、 氮气进气口:箱外氮气钢瓶经压力调节后由此进入控制气路。
18、 混合气进气口:箱外混合气钢瓶经压力调节后由此进入控制气路。
19、 脚踏开关插座:排气脚踏开关由此接入。
20、电源输入插头:整机总电源输入处。
四、技术指标
1、 取样室形成厌氧状态的时间不大于5分钟。
2、 培养操作室形成厌氧状态时间不大于1小时。
3、 培养操作室在停止补充微量混合气体的情况下,12小时内保持厌氧状态。
4、 控温范围:*低比箱外高3℃,*高60℃。
5、 温度波动≤±0.2℃。
6、 温度分布均匀性≤±1.0℃。
7、 培养操作室体积:820×550×660mm3
8、 工作电源:AC 220V 50Hz
9、 额定功率:1500W
10、 熔断器规格:10A
11、 工作环境:
a、温度10~30℃
b、相对温度:不大于75%
c、气压:86~106KPa
五、厌氧培养箱YQX-II使用说明书——操作方法
*注:1、 整机应安放在温差较小、操作方便的位置,应避免阳光直晒和远离采暖设备。放置要平稳。
2、 将混合气瓶、氮气瓶安放平稳,并分别装好稳压阀(含压力表)压力调到0.05—0.1MP。安置在适当位置。
I、 数显温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
Ø 按下控温仪电源开关:仪表即进入工作状态。
Ø 按设定键:SV显窗闪烁,此时可设定设定值。
Ø 加数键:设定值增加。
Ø 减数键:设定值减少。
Ø 移位键:向高位递加。
A、面板按键操作:
仪表上电后上排数码管显示主控测量值,下排数码管显示主控设定值。
1、设定键:仪表上电后,按此键一下后放开可进入主控设定值设定状态,按此键5秒后可进入其他参数设定状态,当仪表进入设定状态时,下排数码管末尾处于闪烁状态。
2、仪表进入设定状态后,按加数键 ▲ 或减数键 ▼可对参数值进行修改。
3、当仪表处于主控设定状态时,按设定键一下即可返回正常运行状态并记忆参数值。当仪表处于其他参数设定状态时,按设定键5秒即可返回正常运行状态并记忆参数值。
各参数字符定义及解释如下表一,各字符每按一次设定键后依次出现,数码管上排显示参数字符,下排显示参数值。
字符 |
设定范围 |
说明 |
出厂设定 |
AL |
-10.0~10.0℃ |
偏差报警值:负值为提前报警 正值为超温报警 |
05 |
SC |
-5.0~5.0℃ |
测量值误差修正 |
℃ |
P |
0.1~30.0℃ |
控制提前量即比例限 |
30 |
STP |
0~70.0℃ |
温度设定范围 |
37 |
STO |
0~9999 |
时间设定范围 |
0000 |
b、编程举例
要求:温度设定值(STP):37.0℃,时间设定值(STO)100min,偏差报警:2.0℃,温度修正值(SC):-0.5℃。
编程步骤:
1.
接通电源,按一下设定键,上排数码管显示STP,下排数码管末尾数处于闪烁状态,按加数键及减数键,直至主控设定值为37.0℃。
2.
再按一下设定键,上排数码管显示STO,下排数码管末尾数处于闪烁状态,按加数键及减数键,直至主控设定值为100min。
3.
再按一下设定键仪表返回正常运行状态,并记忆设定值。
4.
按设定键5秒,上排数码管显示AL字符,下排数码管末位数处于闪烁状态时,按加数键及减数键,直至偏差报警值为2.0℃。
5.
再按一下设定键,上排数码管显示SC字符,下排数码管末位数处于闪烁状态时,按加数键及减数键,直至测量值误差修正值为-0.5℃(若测量值偏低0.5℃,则测量值误差修正值为-0.5℃)。
6.
再按一下设定键,仪表返回正常运行状态,并记忆各设定参数值。
七、培养操作室厌氧环境形成
1、 按使用要求在培养操作室内放置除氧催化器及已封闭的培养皿等,并放入一个无毒塑料袋(随机附件)。500g钯粒除氧剂(密封状态)和500克干燥剂。
2、 按下电源开关,关紧取样室内、外门,按下真空泵按钮将取样室抽成负压(见真空表指针指向0.06MPa)。
3、 要将培养操作室内的氧气含量达到极微量状态,须经三次气体置换:
(1)次气体置换,纯度为99.99%的氮气操作如下:
Ø 将培养室右壁的橡皮管一端插入塑料袋。
Ø 按下箱内氮气进开关,氮气即通过上述橡皮管进入塑料袋达到充足状态,再按动此开关,即关闭。然后扎紧袋口。
Ø 把乳胶手套套在法兰圈上并扎紧。
Ø 双手伸入乳胶手套将塑料袋口放松,并随即踏脚踏开关,氮气即会渐渐充入培养室直至塑料袋内氮气全部放出。
(2)**次气体置换(氮气置换),重复一次充氮过程,取样室先抽真空,并注意随时用脚踏开关开闭排气。
(3)第三次置换混合气体,混合气体配比为:N2↑90%、H2↑5%、CO2↑5%,纯度均为99.99%。
Ø 先将取样室抽真空,至真空表指针指向0.06MPa。
Ø 将培养室右壁的橡皮管一端插入塑料袋。
Ø 按下箱内混合气进开关,混合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塑料袋达到充足状态,再按动此开关,即关闭。然后扎紧袋口。
Ø 按下箱内混合气微调开关,使混合气体按一定的流量充入培养室。
通过三次换气后,培养操作室内气体含氧量已处于极微量状态。
4、 培养操作室内打开钯粒除氧剂,接通除氧催化器电源进行催化除氧。
5、 用户使用前或使用后如需操作培养室、取样室灭菌,可打开内置培养箱外门即取样室内门,后开启控制面板**开关,可将操作室等进行灭菌处理。时间长短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自定。操作该功能注意事项详见系统化“注意事项”第(7)条。
八、菌种的置入和培养
1、检查取样室内门并将它关紧。
2、打开取样室外门,将菌种放入取样室后即关上外门。
3、完成取样室充氮置换三次过程:打开真空泵,先抽真空至0.06MPa以上停,然后人工打开过道氮气进开关,当指针回复零位后关掉过道氮气进开关。重复以上操作进行**次氮气置换。第三次气体置换操作时,抽真空度0.06MPa以上停,然后打开过道混合气进开关充进混合气体,当指针回复零位后关掉过道混合气进开关。取样室充气置换三次过程结束。
4、为保证培养操作室厌氧环境不被破坏,选取较低真空度进行充氮置换时应增加置换次数。
5、开启取样室内门,将菌种从取样室移入培养操作室,再将取样室内门关紧,再抽真空检查内门是否关紧。
6、如培养箱需要长期连续使用,则必须:
(1)每天在培养操作室内观察,如发现不正常就必须更换气体。
(2)如用户在操作时,由于产品结构的原因,在停止供气12小时以后,有可能存在极微量的渗漏,或培养所需菌种需求要求微量混合气体的补充时,可经内置过滤器连续输入微量的混合气体,使补进的氮气能和微量的氧气结合并被催化吸收,保证箱内厌氧状态,补入混合气流量为每分钟10ml左右。
(3)连续培养**,更换一次除氧剂和干燥剂。
7、培养操作室内温度可在温控范围内任意选择和控制。
8、混合气瓶,氮气瓶输出压力调整:调节减压阀,使输出压力为0.02Mpa左右。
电气原理图
气体流程图